本報記者 陳燕飛
三伏天是蔬菜供應較爲短缺的時候,此時往往有一個“伏缺期”,市場上供應量下降,品種較少,菜價也會有明顯提升。然而記者連日走訪發現,與往年相比,今年“伏缺期”蔬菜不缺,菜價也相對平穩。
菜農洪樹道是義安區老洲鄉的蔬菜種植大戶,洪樹道告訴記者,和往年的“伏缺期”相比,今年本地蔬菜長勢良好,他經營著2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,每天供應市場蔬菜有5000斤,“主要今年沒有大的持續降雨,高溫對蔬菜生長沒有造成大的影響。”記者隨後走訪我市多個農貿市場發現,雖然已經進入“伏缺期”,但是蔬菜供應充足。8月6日上午6時許,記者在市人民市場蔬菜區看到,前來買菜的市民穿梭在各個攤位間。台子上,除了有本地的絲瓜、豇豆、茄子等十幾個品種外,還有外地的大白菜、花菜、芹菜等新鮮蔬菜。經營蔬菜生意的尹女士告訴記者,近期高溫天氣對市民的“菜籃子”影響不大,“菜價格基本上都在兩塊錢左右,一塊多的也有,沒有像去年那樣漲得特別厲害。”
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,不少市民都表示,最近去菜市場買菜,感覺蔬菜品種和菜價與之前相比,並沒有明顯變化。市民唐女士認爲,今年“伏缺期”的菜價還可以,價格並不高,“雖然天氣比較熱,但是市場菜還是蠻多的,對我們工薪階層來說,這個菜價能接受。”
那麽今年“伏缺期”,市民的“菜籃子”到底重不重呢?據國家統計局銅陵調查隊調查數據顯示,根據對20種常見蔬菜的調查發現,今年三到五月份,我市菜價上漲比較厲害,而到了“伏缺期”價格卻並沒有明顯上漲。跟往年相比,今年六七月份鮮菜價格相對平穩。今年7月份和去年同期相比,鮮菜整體價格下降了5.5%。
記者隨後從市蔬菜批發市場了解到,入伏以來,持續攀升的高溫天氣對我市蔬菜市場的影響不大,蔬菜種類很多,價格也不高。市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區經理方潔表示,今年的雨水在南方城市比較多,而銅陵的蔬菜主要來源北方,所以今年的蔬菜沒有受到大的影響,“另外我們本地的蔬菜供應量也非常的充足,所以近期蔬菜沒有價格浮動比較大的傾向。”
方潔分析認爲,如果高溫天氣持續下去,將會導致蔬菜生長緩慢,加上病蟲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成本上升,同時外運蔬菜損耗加大,導致運輸和儲存成本增加,將會推動蔬菜特別是葉類菜零售價格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。